2004/6/30  工商時報
研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治華,近來是政府各單位最為走紅的諮詢顧問,從教育部、青輔會到中小企業處等等,都希望蘇治華能夠把TIC100的發展經驗,套用到各部會的政策擬訂裡。有趣的是,連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也聽聞TIC100的魅力,在全球創業工作坊會議期間,為蘇治華另闢簡報室。
  
大學念的是輔仁大學應用數學,蘇治華民國86年進入研華,並不是為了應徵技術相關的工作,而是該公司董事長劉克振特別情商這位老朋友,放掉手邊的企管顧問工作和個人興趣的戲劇演出,全心耕耘研華文教基金會。由於兩人同樣出身產業界,又同時有稚齡小孩適逢就學階段,深感台灣的兒童教育相關問題茲事體大,有必要借重民間力量的參與,研華科技董事會已經核可的經費,剛好可以注入到該項事務的推動上。
  
就此可以了解,蘇治華最早定位研華文教基金會在「教育志工」的角色,而且是從小學開始。爾後,劉克振基於企業互補的考量,希望從大專院校延攬不同領域的年輕人才,但他也僅止於「萌生想法」,頭腦裡沒有執行的方法。於焉,蘇治華抱著未成形的構想,從北到南向各校敲門。
  
就像企業營運般的講求,蘇治華先進行市場調查,然後親自接觸「潛在客戶」-各大專院校的教授群,意在把「原始創意的生命力」、「營造團隊的整合力」等新概念行銷出去,當市場端的學校有了需求反應,蘇治華帶著基金會同事深入各校上課,做起「教育消費者」的奠基工作,經過多次的激盪與回饋,TIC100的雛型隨之浮現,在各校師生的積極參與下,成為近年來人氣最為聚集的創業競賽。
  
這7年多來,劉克振展現充份授權,讓蘇治華擁有一片揮灑的空間,但是劉克振偶爾也會挑戰蘇治華的規劃和作法,例如要求控制報名TIC學員的人數,「動輒上千人的連日活動,企業哪來資源無限支援?」;蘇治華立即辯駁,「教育工程首要在於普及」,任何可以披澤的對象都有權利納入改善的體系。兩人對於這類的爭辯,間接激發蘇治華報考EMBA的動力。
  
暑假來臨前,蘇治華很高興兩年來規定的學分都修完了,準備進入學位論文的撰寫,他有信心能把企管經理人到社會公益者的成長歷程,以秩序化的知識整理成個案,供多數企業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