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ESEC台灣總會 網路發佈新聞
為什麼要提到創業精神?創業精神是一種求新、求變、求發展的心態,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尋找新的利基與機會,而且把「變」視為健康正常的現象。尋找變化、因應變化、甚至迎接與利用變化,正是發展的契機,也是目前應該重視的議題 。

為什麼亞太地區國家要重視創業精神?創業精神代表的是一種態度,不論在與其它區域的合作上、亞太地區國家本身的發展性、以及亞太地區內,國家之間的合作來說,這樣「參與新事業的形成、持續發展與成長」的態度,在目前不確定、有風險、資源競爭的情境下,是亞太地區國家不可忽視的發展重點。

研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暨TICa(國際創新創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蘇治華認為,創業精神從六至八年前開始,逐漸在全球各大版圖開始運行;一至三年前,在美洲地區,MIT、Stanford、Harvard 等學校,從教育與產業的結合開始,培養青年人的創業概念及所需知識;接下來是歐洲地區,丹麥、英國、挪威、義大利、德國為先驅;以亞洲地區來說,六至八年前,新加坡、日本、大陸、台灣等地,也體會到企業價值延續與產業創新的重要性。

彼得杜拉克觀察1970~1985年的美國,而說了一句話:「過去10到15年之間,出現在美國境內的創業型經濟型態,是近代經濟與社會史上所發生的最重要、最有希望的事件。」創業精神之於亞太地區、亞洲國家社會來說,目前也扮演了相同的連結與重要性。

以亞洲地區的企業來看,新興市場力量的大幅提升與轉移下(如大陸、印度等地),了解不同趨勢的發展、面對當下產業所需要的突破、以及如何找出產業的獨特價值,是必須看重的課題。

對亞洲地區的學生來說,除了當下教育制度提供的課程內容,必須找到符合世界潮流及產業需求的學習模式,才有辦法從創造與創新中開發個人潛力。蘇治華執行長表示,目前商管相關科系的學生,偏重於管理、而鮮少在創新上有發展;「管理」是分配資源的概念,而「創新、創業」是創造資源的概念。在全球化的腳步下,亞洲的產業發展必須從跨領域的整合開始,如:文化、創意、科技產業的結合,亞洲學生應從學習模式的改變做起,在跨領域的基礎下,開發屬於自己世代的創造性商品。

目前AIESEC亞太地區國家,針對「創業精神」的發展,有下列作法:

在新加坡,AIESEC與DELL合作,協助公司引進國際研習生,以公司文化培育國際青年創業人才,同時以「創業精神」為主題,於AIESEC全國大會中舉辦論壇與分享。

在印尼進行的創業精神實踐,則是與SHELL合辦創業競賽,激發青年人的潛力,鼓勵其未來的創業發展;此外,印尼總會也舉辦全國性的創業精神體驗營,同樣由SHELL贊助,邀請國際研習生擔任輔導員,在體驗營中以教育的方式,對學童產生啟發。

目前AIESEC台灣總會也與TICa合作,開始推動「教育部重點領域全球雙向專業研(實)習平台建構先行計畫」,目標是培育更多青年具備國際知能,以提供給本土企業與研究機構,全球競爭所需的人才。預計2006年,薦送國內學生60名,引進國外學生40名,共100名海內外青年參與此計劃。

AIESEC台灣總會與TICa這樣的合作計畫,希望由國際間青年競爭力的培養及素質提升,為台灣未來青年創業精神的實踐,作先行的培育與奠基,同時,AIESEC in Taiwan也參與TIC100創新創業競賽的活動協助,希望從中體驗Entrepreneurship的精神與落實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