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蘇治華
過去是在高科技的基金會,也是基金會的董事。所以我一直在產業,也一直在非營利組織,兩個方面一起進行,那為什麼又回來創一個新的GlobalTiC協會?這個協會其實是我與一些好友發起的,理事也是我們用心邀聘來的,我由副理事長退任當執行長,我們反過來操作。原因是…我想剛剛大家也聽到了,在台灣的社會、華人的社會裡,執行長所擔任的任務比董事長是重得太多,所以沒人要做的,我們要自己做。

◎非營利事業的開端~家長委員代表

我先把時間拉回二十年前,二十年前跟 施先生有過一面之緣,那時候我在IBM工作,那時候我負責IBM的manufacture、經銷商,那時ASUS是IBM的經銷商,這是一個很好的緣分,也向 施先生學到很好的東西,在這邊先感謝他。當時我的孩子唸幼稚園,通常在孩子唸了幼稚園之後,就有一個很重要的責任是要去參加家長會的委員,有一天我就去參加了,在場的全部都是媽媽,就我一個是爸爸,所以很幸運的就當上的班級的家長委員代表,這也就促成了我從事非營利最重要的一個開始。

◎有些「看不到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

各位知道那時候台灣的教育才要剛開始推動「開放教育」,我就想一件事情,我到底能做什麼?那時候我在想,我在產業界十年,應該也滿會演講的,因為我在教sales skill,所以我就決定去跟小朋友做一場演講,三分種以後,我發現小朋友都不理我了,我才突然知道原來我對人的了解有多麼微小。突然我發現有一個小朋友,窩在角落邊不知道在做什麼,我就去問問他在做什麼,他說:「我在看螞蟻」,我說:「那螞蟻在做什麼?」「螞蟻在談戀愛」,「他們兩個剛剛還吵架。」本來那場演講是我在講的,結果我和那位小朋友蹲在角落講螞蟻的故事,最後所有的小朋友都到那邊去聽螞蟻的故事,這是我第一場跟幼稚園小朋友演講的結論。也就是說我發現我們的教育裡面失掉了一個很大的東西,那個叫做「curiosity,好奇心」。我們成人的眼睛都是看「看的到的東西」,那其實有些「看不到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我想這是為什麼投進兒童教育與非營利組織的原因。

◎從事非營利組織,要知道什麼叫做「感動」

第二個觸動我繼續推動教育創新是因為,那時候我們找了幾個雲門的舞者與兒童戲劇工作者,如陳偉誠、朱署明、任建成,還有趙自強等,跟我們一起創辦了一個戲劇教育,那是大概十年前的事情,那時候我們幾個每天都聚在一起創意,我們知道我們必須下去跟孩子玩,所以我們都去帶幼稚園的、國小的小朋友,一起玩了好幾個月之後,我們把教案寫出來了,開始推動了所謂的「戲劇教育」。真的讓我感動的,除了「好奇」,也讓我學到了非常珍貴的一課。其中有一個孩子,壯壯的,小學三年級還不會寫字,有一天,輪到我講看圖說故事,剛好打鐘了,輪到那一位小朋友講,但已經下課了其他的小朋友都跑掉了,那位小朋友就來跟我說他要講看圖說故事,我就聽他講,那位小朋友很快的就講出來了。過了一個禮拜,他的母親打電話給我說:「我的孩子,在家裡已經很久沒有開口講話了,不曉得為什麼他現在突然變的很愛講話。」所以第二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你要做非營利組織,你要知道什麼叫做感動。
如果沒有這兩件事情,我想我今天大概不會站在這裡。我寫了一個東西讓各位參考:『每一個人的心房中,都有一道隱形的牆,遮風避雨卻看不到世界的寬廣,不妨用手指劃一道自己想像的心窗,溫馨喜悅,原來已經打開生命的陽光。』我想非常非常多的校長、主任、老師及家長志工投入這樣的事情,到現在這還有一千個志工。馬來西亞,我們也去做了,有三千個人上過課,做完這件事情以後,我突然發現了另外一件事情,當你現在在對兒童做的事情,二十年以後才能真正增進國家的競爭力,很少人去看未來的二十年,這個社會是什麼樣。這時候我知道非常難募款,所以十年前我創辦了「研華文教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在我與老闆及董監事的努力下成立了。

◎樹立一個新的典範,樹立一個移轉的典範

成立之後我就在想第二個問題,我知道很多的青年都非常的有困境,他們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所以我創辦了「TIC-100創新事業大賽」,這個大賽跟過去一樣,非常多的業師志工參加,在座也有幾位。經過十年,我們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典範”,樹立一個新的典範,樹立一個移轉的典範,我們無私的協助一些想做創意大賽的企業及組織,我們不只是在做自己的競賽,而是我們在做一個產業,所以從此也跟兩岸做很多的交流,這大概是最早的十年,每一年都有機會去和大陸的年輕人分享。那現在我在做什麼事情?我現在在做的事情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我開始要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理解了NPO組織的困境,我知道NPO組織募款很辛苦,我知道NPO組織必須要有企業的能量,但是這也是一個最大的障礙,因為企業會用企業的想法去思考,尤其是當你做成功的時候,當你的影響力越大的時候,會有更大的社會力量希望你去做這件影響社會的事情,所以我決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開創了GlobalTiC協會。其實我們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情是「把所有我們過去的經驗,寫成創業課程,協助台灣政府做了創業政策的第一個創業指標,花了半年的時間把它寫下來,讓台灣最高行政單位通過,成為就業的指標」。因為這樣子,我們整理的所有經驗,目前有八個大學開始實驗,十五個大學開了創業課程,這些教授非常的投入,很多業界的朋友當成是志工來做,我們的目標今年是三十個大學,明年是一百個,我們希望下一代未來的十年,開始有新的教育模式,不要再回到過去教育的框框。第二件事情是;我在深思反省,我的反省是「如何從自己的小智慧,變成是一個社會的智慧」。

◎倒著走山的領略

我最近在每個假日會去爬一個高地,叫做萬芳140高地公園,去爬這個高地一方面是希望能把身體顧好,另一方面是去重新體驗大自然的教育,各位覺得上山、下山沒什麼了不起,我告訴各位我在做什麼事,我是倒著上山、也倒著下山。我現在開始明白,我覺得營利組織在做定位很快速,像各位讀到很多雜誌所提供的知識般,那是看得到的策略,但是看不到的東西更重要,我把我倒下來走山的經驗和大家分享,要很專注、滑動、也要很放鬆,這也是非營利組織策略的精神所在。
 
研華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蘇治華
看到「乖離與怪利」原以為是科幻小的書名,閱讀後不得不欽佩作者透析世局變化的視野與深度,相信其他讀者也會跟我一樣突然明白「這幾年全球知名企業的執行長為什麼陣亡率如此高的真正答案就在這裡」,而未來幾年更多企業執行長若被解職也就不再稀奇。

事實上作者所談的「乖離」指的是「與眾不同的事物」換成企業用語似乎就是「差異化」,但是其中卻存在著相當大的不同內涵;在本書中涵蓋了整個「新概念的演化過程」,從邊陲→邊緣→前衛國度→明日之星→社會成規→後續演進,但是一般企業界最多僅涉及到前衛國度→明日之星→社會成規等三個具備商品化利潤的階段。

更深入剖析這不同內涵所造成的影響,令人有柳暗花明的感觸,首先我們來回顧幾個刻骨銘心的意外事件;(1)80年代IBM是大型電腦的舉世龍頭,卻遭遇PC相容品無情的侵蝕,(2)90年代Microsoft的Windows系統所向無敵,卻被Linux到處點火(3)麥當勞盤据西方漢堡王座數十載,目前不得不引進東方米食(4)美國以世界武力之尊,卻遭蓋達組織911的自殺攻擊。

一般觀點我們會把這些重大事件稱之為「意外」若以這本書來思考,這些事件形成的原因,早就在邊陲地帶隱隱蟄伏,完全「不意外」;換句話說,作者很清地提醒大眾「管理核心能力」祇是生存的基本條件,「管理邊緣能力」才是企業創造永續競爭力的真正竅門。

為了証實作者所言已存在我們生活週遭,書中提出「乖離思惟」對社會影響的五種不同領域,1.性2.語言3.藝術4.科學5.打破成規;這五種領域不但從邊陲概念晉升為主流思潮,而且相互激盪,創造出源源不斷的新市場商機,這些從保守到前衛、由符號變具象、化理論為實証及經創新成商品的快速,令人乍舌。

這個景象,不禁讓人勾勒出美蘇冷戰時期「古巴飛彈事件」電影中最讓人震憾的一幕高潮;當美國空軍高空偵察機被古巴空中飛彈擊落當下,美國海軍發現仍有六艘蘇聯運輸船隻仍然繼續前進,其中一艘已接近封鎖線,卻完全不回應美軍的警告,於是海軍上將參謀長立即在電話中指示攻擊,此刻祇見甘乃迪總統特助大呼停止攻擊指示,瞬間兩人劍拔怒張,上將怒視要求不要干涉依法所執行的戰爭程序,而總統特助則爆發出一句至理名言「難到你不知道這是總統一種新的溝通方式」,沒有我的命令不准攻擊。古巴事件是美國從未面臨過的經驗,還好有這種突破性的思考方式才避免掀起一場毀滅性的核子世界大戰。用這本書所言,「乖離的戰爭需要配備乖離的武器,極端的新問題需要採用極端的工具」,似乎已經解釋一切。

而這本書最精彩的章節則是,作者能夠提出12種駕馭商業型乖離的工具:
1.建立混合性的企業個體經濟模式;2.發展取得重大競爭優勢的變革文化;
3.擁抱乖離式顧客成為最佳盟友;4.設計並採用極為成功的行銷手法;
5.打造未來將出現更好的商品與服務;6.創造具有知識產權的品牌商品;
7.收取顧客因所提建議而增加的收入;8.發掘出隱藏在核心能力後的真正潛力;
9.運用對立分析搶佔可能的先機;10.使用不同產業人馬解決客戶遭遇的問題;
11.保持淨空心態以找出先進的解決方案;12.透過積木策略來解構與重建更好的成果。

在傳播速度神快的今日,這本書的作者,巨細靡遺地描繪出一條我們過去、現在與未來都必須經過的一條明確軌道,他透視出過去企業界成敗背後,早已存在的商業自然生態循環系統,整理出現在企業界所忽略領域中,對其已造成的關鍵影響力,更提供未來企業界尚不熟悉卻必須立即學習的各種商業操作手法。我祇能說自己運氣不錯,能夠先睹為快,也希望獲得其他讀者經驗的分享,回饋與指正,更期待那些被視為乖離的人能夠早日成為我們乖離的領導者,讓乖離的世界成為可預見的主流未來。
 
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蘇治華
☆創新是為了可預見的未來

這十年來,產官學研各行各業不論規模大小,莫不把「創新」列為核心能力的首位,但是有關它的定義、內涵、過程、技巧依然矇朧飄蕩,對大部份的組織或個人它祗是一個望不可及的「遠景」,一個安撫不安情緒的心理名詞。當IDEO這全球領導設計公司,將參與三千多項新產品發展計劃的第一手經驗彙編成書,公佈於世時,我們驟然發現那些耳熟能詳、舉世聞名的商品,其創新的步驟是如此簡單卻充滿人性,是如此貼近卻輕易忽視,它不是遠景而是可預見的未來。

創新是為了「發掘人性的秘密」

IDEO公司這套運作成熟且不斷改良的手法,簡單到祗有五個步驟,但每一個步驟都突破了一道人性的盲點:1.認清限制、提出質疑2.觀察狀況、找出原因3.概念具體、實際體會4.傾聽意見、改進原型5.特色商品、創造經驗。如果進一步剖析這套手法,我們看到的是IDEO公司實際上是把客制化的價值鏈,充份徹底地融入產品的設計過程中,按照品質的用語,就是將內部品管與外部品管同步進行。換言之創新就是打破自我藩籬,不斷發掘出隱藏在人性深層的真實秘密。

☆創新的根源來自「用心觀察」

這本書開頭就提出一個令人迷失的問題與真正的解答。
1. 問題:找出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徵詢專家的意見與聽取客戶的忠告?
2.實情:經過親眼觀察,專家意見與客戶忠告,經常祇是表象與事實有相當的差距。因為專家總是喜歡「挑戰人性」但是創新的目的卻是挖掘人類最自然的行為,從而改變現有作法以「符合人性」。而客戶回答「還不錯」通常祗是一種客套話或是不知如何傳達真正的意思。
3.結論:祇有用心觀察真正使用產品的人,才能觸發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機會,IDEO公司慣稱這是體會與發覺「人因工程(human
factor)」的過程,也是創新真正的根源。
4.領悟:最好的產品就是能夠了解、觀察、關心與包容不同年齡、體型、心智、文化等消費習慣的各種細微差異性。 

☆創新的法寶就是「異花授粉」

IDEO公司在突破設計瓶頸時,採用了一種特殊秘訣稱之為「異花授粉」,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案例。
1.問題:自行車選手喝水時笨手笨腳,喝水前得先用牙齒拔開管嘴,如果水壼沾滿泥濘,動作就更難看。
2. 觀察:細究自然界最巧妙的設計-心臟的三尖瓣,三片三角形的組織負責開關心臟瓣膜。
3.靈感:把一塊橡膠片切成X狀,喝水時只需拿起瓶子擠壓一下,水
就會快速噴出,當你停止擠壓時,隔片會自動再度密合,把一切東西隔絕在外,瓶水可隨時飲用且防止外溢,嘴巴也不沾上可能髒兮兮的瓶口。
4.妙方:發現護士在使用光筆操控醫療儀器後,理應收起線,把光筆塞回盒子,但經常為方便則隨手放置,不按規定放回原位,IDEO設計師認為,光筆就像老式的自來水筆需要找個筆架,
自行車選手的水瓶橡膠隔片,正好可以解決光筆輕放的問題,於是在螢光幕下緣打個小洞,塞進橡膠隔片作為筆座,再適合不過了。

☆創新的發動機唯有常開「動腦會議」

在IDEO動腦會議像是宗教儀式,也是遊戲時間,他們認為找到好點子的最佳方式就是先找到一堆好點子,所以幾乎每天進行一次,逐漸形成七項要訣。
1. 針對問題焦點:找出有切身感受的開放性主題,讓參加者可以深入思考且答案不設限。
2. 遊戲規則:設法撇開批評,又不致讓批評者閉嘴,故可以把規則寫在或掛在會議室。

3. 點子編號:刺激與會人員的效率,又不致迷失焦點。
4.築底與跳躍:因勢利導時,「築底」能讓創意動能源源不斷,討論冷淡時「跳躍」可另闢全新的話題以保持新的動能。
5.空間的記憶:把源源不絕的點子寫在全體人員都看得到的地方,讓團隊能夠看到進展,回顧值得的點子,以產生綜效。
6.伸展心靈肌肉:淨空心境,讓團體暫時拋開雜念,最好的方法是要求團體做好相關議題事前的準備與蒐集的工作。
7.具象化:最好的動腦應超越平面化,朝向立體化-先把相關東西,競爭產品,別出心裁的設計,現成材料打造的概念原型及
親身體驗現有的行為與使用情形,以了解問題,模擬任何可能改善產品的機會。

☆創新致勝的法門-活力的團隊與空間

傑出的企劃案來自傑出的團隊,傑出的團隊需要滋養茁壯的空間。
1. 活力團隊應有哪些特質?
(1) 員工挑選自己的領導人(2) 熱情追求明確和引以為傲的目標(3) 通權達變的決心和毅力(4) 互動頻繁、尊重多元的力量
(5)創意獎勵、歲末狂歡、戶外競賽,以提昇士氣(6)定期聚會、相互參觀,建立革命情感與榮耀感。

2. 活力空間有哪些特色?
(1)融合社群和隱私的巧妙安排(2)鼓勵漫步的溝通和行動的互動(3)對工作場地,擁有設計的自主權與平等的擺設
(4)主動尋找,具有情誼故事的場所圖像(5)把辦公室最美的窗景,留給所有的員工(6)讓每一個角落成為探索館、魔法屋、科技箱,處處充滿驚奇與創意的種子。

創新者渴望的夢土-IDEO

IDEO公司創造了無數世界級的知名產品,稱它為獨步全球的領導設計公司應當之不過,但若是有機會與我一樣瀏覽完這本350頁的精彩內容,你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其實它像是一個不斷上演創新劇情的實驗劇場,更像是充滿驚奇與冒險的主題樂園,如果你很少創新,這本書中瘋狂的點子與玩樂,會讓你害怕,如果你喜愛創新,這本書絕對讓你愛不釋手,因為它是創新者渴望的夢土,也是可預見的未來。
 
研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蘇治華
企業團隊志工化

今天主要來分享企業型基金會的成立和介紹這幾年的工作,研華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97年,當初成立的條件和研華企業集團的願景有關,一個是「回饋社會」,還有一個是「美滿人生」。因此,希望藉由基金會的成立,將集團的核心理念,愛心及資源「回饋社會」,並以透過以人為本的知識創新運動,讓所有投入的志工經由參與、成長、付出與頁獻而獲致「美滿人生」。

我們有一個口號是「OPEN YOUR LIFE」打開生命的陽光,會取這個口號是在志工營會中大家一起討論出來的,主要是因為大家想做志工,都是因為某些事讓人感動,所以打開生命的陽光也象徵著一種轉變,這跟志工精神有很大關係。

所有的專業性思想以腳車來看,首先是後輪代表技術,而前輪則是人的操控、前輪沒有什麼高深的知識,但是卻影響後輪的前進。我們將後輪稱為Product Knowledge,前輪稱為Human Knowledge。過去大家都比較重視Product Knowledge,對Human Knowledge則採一種權威的、壓抑的,例如宗教。因此,研華文教基金會的策略願景是「以人為本的知識創新運動」,知識創新是21世紀影響全人類進步最重要的思想力量之一。

因此,從Human Knowledge來看今天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改變,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很理想的,一個則是實際的,兩者間最大的差異在於和人的接觸。研華文教基金會的策略思考一是「改變習慣的互動」,如何改變?首先就是要改變習慣,這包含四個因素:壓力、願望、訓練、第一步。人有壓力就會想要改變,並且要有願望才會向前,而要逹成願望必須要有足夠的訓練,再踏出第一步。

針對改變研華提出了一個策略定位「回饋社會的互動方案」,在企業、學校和家庭建立互動,像是企業與學校間,研華辦了一個TIC科技創新競賽;企業與家庭之間,則是EYE100優質生活文化;學校和家庭間,辦ATC多元活潑教學。

研華文教基金會策略思考二,則是「過程的障礙與突破」,像是權威感的假面,可由提供足夠的資料數據來突破;非理性的藉口,可以展現激勵性的示範效果;而習慣性的桎梏,可藉由支持自己創造的東西或承諾來突破障礙;期待性的挫折所產生的障礙,在學習團隊需被引導支授;比較性的退縮,由肯定每一個人的創意與成長來突破;還有自滿性的停滯,可由分享每一個人的創意與成就來突破。

在過程的障礙與突破中,研華提出的策略定位是「美滿人生志工方案」,包含:
1. 真正的生活,不斷吸收新資訊,培養新經驗,融入新思想。
2. 快樂的人生,就是完成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
3. 自我實現的管道,有組織的志工團體即能提供一個自我實現的管道。

從上述兩個策略思考來看,皆符會研華的願景,包括「多元活潑」、「科技創新」、「優質生活」,接著簡單的介紹研華現在從事的方案。首先,什麼叫做多元活潑教學ACT100,其原則為學中有玩,讓兒童實際參與表現;分中有合,培養融會貫通的能力;量中有質,找出課本與生活的關連性;物中有人,讓兒童有效成長。

而在師資培訓上有四個階段的課程,初階課程為實踐示範教案;進階課程為實驗創作教室;高階課程為討論思想模式;最後是領導課程,研究創新的模式發表研究報告。這樣參與對志工產生影響包括滿意家庭關係,獲得家庭的支持與認同,大幅增加閱讀比例,積極帶動讀書風氣。

接著是科技創新競賽TIC100,和剛才的觀念是一樣的,其價值在於提供一個交流管道,可以接觸不同的學生,並磨練學生社交與合作能力;經驗傳承,則提供學生就業與創業的能力;網路智庫,提供學生在科技產業領域的競爭能力,最後是充沛資源,提供競賽獎金、創業基金及技術與市場通路。

最後是優質生活文化EYE100,簡單的提一下它的休閒內涵包括計畫性、自願性、共享性、成長性、肯定性。優質生活文化是一個以提升生活品質的學習型休閒文化系統,休閒方式有健身活動、生態旅遊、藝文欣賞、知能學習、公共服務。

整個研華文教基金會的推行模式是有一個架構的,研華以成為一個造福世界的文教基金會為目標,首先是海峽兩岸,接著是全球華人,最後則是國際社會,這是研華的三階段里程碑。

NPO的e化與創新

一九九七年研華文教基金會正式成立,回顧過去十年整個社會結構的轉型,基金會預測未來十年中,「價值與速度」將會是影響社會進步最主要的兩個競爭動力,所以基金會一開始即以推動「e化的創新運動」為核心理念;因為透過e化能夠提供低成本與高效率的最大創新價值,而透過創新價值的運作能充分發揮e化的投資效益,因此整個基金會依據這兩個核心的理念將「e化與創新」列為核心策略。

在整個公益市場的定位上,我們認為大概有四個方向可以進行,第一是e化的生活創新,第二個是e化的科技創新,第三個是e化的教學創新,第四個是e化的社會創新,根據以上的四個方向基金會策劃了四個主要的執行專案。

e化的生活創新誕生了EYE100(Enjoy Your Environment)優質生活文化專案,提供自助式的電子化多元休閒管理系統,讓基金會的贊助社群成員可以透過最簡單的瀏覽器介面規劃與選擇個人有興趣參與的休閒活動,同時隨著專案的推動,EYE100也從單純的休閒活動逐步擴展到線上慈善捐款、線上投票系統、線上社團管理等領域。如果以原來傳統的人工方法來處理上述的專案領域,則以一年內舉辦九十項活動,每項活動有十個選擇項目,服務一千人的社群來考量,其中必須提供使用者有活動通知、活動報名、資料異動、活動管理、報表、保險、查詢、付款機制等功能至少需要五個人力才能夠應付。

若將前述的工作e化後,以基金會推動EYE100生活創新專案的經驗來看,e化的效率大約是原來用傳統流程的15-20倍以上,所以只需要兩個人力即可完成所有工作,加上約一位資訊人員及e化設備的投資,成本約為原來的五分之三;而且在活動內容中的選擇數量或參予人數快速增加的時候,e化後的系統仍然可以遊刃有餘的處理所有的行政作業,但傳統的工作方式卻必須不斷地增加人力成本,才可能負荷。

e化的科技創新規劃了TIC100(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 科技創新競賽專案,這個競賽時間長達九個月,學生團隊必須完成產品研發及business plan;在國科會、教育部、經濟部與青輔會持續地支持下,目前第三屆競賽的規模已發展到有61所大學、130個團隊、650位大學生及研究生參加競賽,另外有150位業界專家與學者以志工身份參與輔導與評審工作。如果依照傳統方式的競賽活動運作,通常只能單向性地透過Email傳遞競賽公文、訊息,透過傳統郵遞系統寄送海報、DM等宣傳文件,與參賽者間的對話亦僅限於主辦單位單向的傳播訊息,也因此競賽本身架構的調整與應變無法隨機調適現實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大部份的競賽只是短期的發表型競賽,成效只看結果而不問過程,所以沒有辦法達成學習創新中,能夠不斷改善的真正價值。

基金會則透過WEB BASED的模式規劃了電子化的競賽流程,讓參賽者可以由競賽的報名、活動的報名、文件繳交、訊息通知、問題答覆、經驗分享與競賽決策等都可以透過網路工具在極短的時間立即解決;因此在專案中創造了即時對話、經驗傳遞、快速決策、雙向溝通的效果,例如ICQ即時工具、Email、WEB Solution的應用除有效地加速了參賽者本身學習與經驗交流及競賽策略的即時調整,更有效節省資源以降低競賽成本。

進一步發現競賽系統的即時反應與解答紀錄可以大量地提高參賽者的滿意度,而所有參賽過程的報告及現場的記錄透過網路工具可以有效地分享給所有未來的參賽者,因此經驗傳遞的功效又再次強化網路社群的良好基礎,而此正向回饋機制的形成,促使競賽能不斷地進化與創新。有趣的是傳統競賽因為資源與時空的因素導致競賽的期間必須在固定的時間內截止報名,而透過網路的方式可以讓參賽團隊在決賽前都能不斷地邀請新的參賽者加入或舊的參賽者退出,又因真實市場的改變而可修正產品或經營方向。唯有e化的競賽方式能符合競賽實際的情況與需求,使得競賽能完全模擬企業真實情境,而成為一個「永不停止報名的競賽」,這在傳統方式的競賽中是永不可能達成的任務。

所有的參賽者的報名、文件、討論、工作紀錄、構想過程、現場的發表都可以有效地以電子化的方法保護與記錄,進一步分享給下一階段的參賽者,因此競賽本身不但擁有不斷進步的活力泉源,又可以建構出一個影響技術發展與線上學習的創新園地。

e化的教學創新專案是ACT100(Active & Creative Teaching)多元活潑教學專案,在教育部、青輔會、台北市教育局、馬來西亞教育部與全國華總文化諮詢委員會及香港藝術教育基金會與明日劇團的長期合作下,目前已有台灣、馬來西亞、香港共計435位志工投入培訓與創作的行列;到目前已陸續培訓校長、園長、教師與故事戲劇家長超過5000人以上,並透過分享、激盪與再創作的方式已發展出300個以上的教學實務案例。並根據基金會觀察人類的專業成長過程中,會因為過去的經驗與專業限制了未來的學習,因此透過電子化工具的協助,可以讓他們親眼見到其他資深志工老師完整的教學紀錄,包含了教案設計的討論過程,教學現場學生的反應與教學後會議中其他老師的分享與建議;透過e化工具大量地分享給所有的教師,可不需要再負擔極高的人力與差旅成本,尤其是那些不斷重覆相同的訓練課程、教案研討與經驗交流等活動皆可一一刪除。另外可以在線上獲得無數的老師對於同一個教案實作或是班級經營中所能提供的資源分享,如教材、教具、現場經驗、教學規劃與孩子的作品等都可以透過電子化的過程中保留與取得以強化教案實作與班級經營的更佳效果。而過去只能依賴出版商的支援,未來則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以學生實際的需求與能力來彈性調整教學的內容與程度,如此才能真正達成自主性教學的教育目標。

e化的社會創新專案是研華文教基金會與教育部共同推動的計劃,透過名稱定為終身學習列車的專案適當地整合了兩百個基金會的年度計劃活動,讓大型的基金會認養一個議題式的火車頭,讓其它基金會則以車廂的方式加掛上,成為一長串及一系列的火車,以帶動整體社會創新的能量。透過e化的過程期待能達成的目標第一是:可以精確地傳達基金會產業的品牌設計與公益形象,而今年帶動了十個議題且聯結了三千五百場車廂活動,確實成功地塑造了整體形象與品牌意識。第二是:如何讓兩百個基金會在年度高峰會議前先行線上報名、線上建議及進行議題性的線上投票,使參與會議的每個基金會都可以先行了解大家的意見,這種在會議前即已完成良好溝通基礎的方式,使會議的進行可快速形成共識大大提高決策的效率與效益。第三是在活動內容的審查程序中,若能讓這些活動計劃透過線上申請並存入電子資料庫裡,即能快速地提供線上學習的功能,使得已參與的基金會能夠快速的修正其活動品質,亦提供未來想參與終身學習列車的基金會一個線上學習的知識庫;這種方式不但能提昇活動的品質亦能帶動整個社會創新能力的大幅提昇。

根據基金會的經驗在NPO組織的e化與創新過程中尚有其他的效益如下:第一是e化可以有效地協助NPO組織扁平化,即使專案活動量快速增加或志工人數爆發性成長,也能夠有效地運用e化平台達到良好的溝通品質。第二是透過e化的平台可以有效地累積活動經驗、資源、意見,協助所有的志工專業化的養成與經驗傳遞,並可以有效地抑止因為人事與志工流動所產生的困擾。

至於NPO組織在面臨e化與創新的挑戰中,有幾個成敗的關鍵因素必須深入討論:第一是針對尚未e化的傳統NPO,許多的人力消耗在事務性的行政作業上而無暇投入活動創新的過程,而NPO組織的領導人必須對於e化有清楚的了解,並能接受電子化作業方式所帶來的衝擊與尋求突破的方法,如提昇原人力工作內容,由事務性轉換為管理分析性或活動專業能力的培養。

第二是NPO如何才能有效地評估並引進e化人才,以協助NPO組織推動e化與志工使用e化的訓練課程。而對於如何判斷NPO所服務的對象是e化的早期、中期或晚期的使用者,如何協助使其能即早接受e化皆是必須設法解決的問題。

第三是在e化的過程中需要形成許多新的合夥關係,類似產業界中供應鏈的效應,政府、企業、學校、非營利組織、志工團體都必須要投入e化的事前規劃並達成最有效的資源配置,這樣才能充分的發揮e化的極大化效益。因此,大家是否能夠放下身段、成為合作夥伴,就成為NPO組織e化過程中最大的挑戰。

另外在發展過程中,如果需要國際化的發展,如何克服語言上的障礙?這也是e化過程中早期就必須考量的因素;在e化的推動前,NPO組織必須要進一步定位自己的角色,是自行開發系統?或是加入大型入口網站的成為入會網站?或是外包給其他專業組織開發?這些基本知識與判斷都是e化過程中必須面臨的學習與抉擇。

研華文教基金會在前面所建立的示範性模式、方案與經驗,不是一般的NPO組織都有這樣的條件與機緣,目前我們透過與青輔會合作推動的eNPO計劃,就是計劃成立一個eNPO中心,透過NPO自己的資訊志工與TIC100科技創新競賽中所挑選出有經驗的資訊志工來協助NPOe化, 以逐漸帶動台灣第一個NPO產業網站的形成,我想這對政府、研華文教基金會與NPO產業來說,將是一個全新的合作經驗與挑戰,期待在大家的鼓勵與共同的努力下能順利完成這樣一個公益的目標。

智慧型創業家

2/10/2013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96年度全國大專校院
職涯發展工作研討會專題演講實錄
演講者:GlobalTiC國際創新創業發展協會
 蘇副理事長治華  日  期:2007年1月30日
大家早,我剛剛和各位一起聽了上一場十分精彩的就業力演講後,覺得學到很多。下面這一場,將由我延續上一個主題跟各位報告青年創業力。這個領域的工作,我因為創辦TiC100創新事業競賽及GlobalTiC國際創新創業發展協會,有機會跟全國青年在第一線共同耕耘了十年的創業教育歲月。透過今天這場專題演講,希望能跟各位一起分享其中的奧妙與覺察。

首先,我要對就業力與創業力之間的差異作一個比較清晰的詮釋。根據理論與實務上的應證,我要用一句話來代表創業力的涵義,即「創業力就是就業力的最高表現」。台灣在創業的能量上,過去二十年來在全世界的表現都令人引以為傲。但是對具有創業精神之創業家的解釋,仍然十分模糊,因而對「誰能成為創業家?」與「未來如何能成為成功的創業家?」仍有不正確的解讀。

老闆與創業家之間最大差異的關鍵為—老闆僅是開設一家以賺錢為目的公司,但並未有創新的成份在內,而創業家的事業是透過持續創新的行為而形成。創新的意義為何呢?創新代表的是在事業經營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克服各種障礙,進而開創出新產品、新服務、新市場、新程序或新經營模式。過去因為缺乏培養創業家的教育機制,使得創業家們並不清楚透過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創業成功,僅能透經驗的累積及不斷地嘗試來突破瓶頸。因此很多人認為創業成功者必定擁有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更有許多學術研究,試圖透過人格分析模式來探討成功創業家的人格典型。

然而,根據我多年來觀察許多成功創業家的早期發展過程,以及從事青年創業教育與育成的長期經驗,我要為各位打破這個迷思,事實上,成功創業家們的人格特質各有不同,他們成功的共同關鍵是來自於在創業過程當中,經過挫折與歷練後所學到的成熟的創業心智與行為模式。心智與行為模式與人格特質不一樣,大部分的人皆可以透過適當的創業教育和演練,培養出十分優秀的創業的態度與能力。

一般人對於創業家的概念還有另外一個迷思,就是只有開設新公司的人才能被稱為創業家。事實上,開設一家具有創新精神的新創公司的人,可被稱為外部創業家(Extra-Entrepreneur)。但一個具備創業家精神的人,即使沒有開設新創公司,也能夠在既有的企業或組織內,實踐具有創業家精神的智慧與行為,這樣的人可稱為內部創業家(Intra-Entrepreneur)。

在英文裡面,Talent指的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心智潛能,使我們可透過適當的方法,經由不斷地學習與演練,發展出優秀的智慧與能力。Entrepreneur代表的是具備持續創新行為的創業家。我認為未來的成功創業家,必須同時具備智慧、能力與行為,才能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因此我將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新的英文名詞: “Talentrepreneur”。中文可稱為”智慧型創業家”。

這就是為何我提出「創業力就是就業力最高表現」的真義,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創業教育的學習與演練,在企業內或外,成為一個智慧型創業家。

如何分辨智慧型創業家與非智慧型創業家,其最大的差別便在於智慧型創業家是知道如何創造未來所需資源的人,非智慧型創業家僅能參與既有的資源的分配。智慧型創業家知道如何創造出充滿機會的藍圖,也因此將成為下一個世代的領導者。

十分感激青輔會鄭主委麗君邀請我擔任全國青年人力資源發展會議的引言人及2007年青年就業促進方案中,創業力指標與策略的草擬者。在這個深具挑戰性的任務中,經與多位學者專家的請益與討論後,我透過想像一個從現在到未來的時空舞台,模擬一位青年學子從大學入學、就業、最後成為一個智慧型創業家的歷程,將其濃縮為一個具體視覺化的圖像(Large Picture Map)。在此我將把此圖像所呈現出的核心策略思考內涵,與各位分享與請益。

從創業發展模式的觀點出發,為克服創業所必須面對的挑戰,一個智慧型創業家所需要學習與演練的基本智慧與能力大抵可分類為四個項目,這亦是我創辦的TiC100創新事業競賽中,參賽學生所必須達成的四個學習與演練的階段目標,分述如下:
1.如何大量發展與眾不同的創意,並尋找出可能的創新機會。
2.如何將創新機會發展為事業計劃書,並說服優秀的人才投入創業行列。
3.如何透過決策與風險控管來克服障礙並運用有限的資源來創造出有價值的競爭優勢。
4.如何持續尋找新的產品與市場機會,以追求創新事業下一階段的成長。

為了培養上述的智慧與能力,青年學子應該從進入大學起,便接受符合創業力培育模式的學習與演練歷程。首先,當青年學生踏入大學校園時,學校所提供的通識教育,便有助於讓他們能夠藉由多元領域的知識吸收與實際體驗,以瞭解各領域之間的關聯性,並培養知識融通的能力,進而累積發展大量與眾不同創意的靈感來源。一個人之所以創意貧乏,多半是由於長期侷限於狹小窗口的思考領域中,無法激發出跨領域的關聯創意。例如不曾修習或體驗過藝術相關課程的理工背景學生,極有可能無法瞭解透過藝術可以增加商品在美感與設計上的創意。反之,不曾修習或體驗理工相關課程的藝術背景學生,亦可能無法瞭解科技工具可為藝術創意帶來更高的表現價值。一個商管背景學生若不曾修習生物科學的相關課程,無法深刻瞭解為何達爾文的生態進化論可以成為世界級創業型企業經營模式的最佳理論架構。反之,不曾修習過商管知識的生物科學背景學生,即使專精於人類心智構成的基因組合,亦無從理解心智模式的改變已經成為創業家在智慧與行為提升的關鍵源頭。

學校常有提供學生專題研究的機會,然而通常僅限於單一科系的學生參與,僅止於該領域的深入探索,其與創業競賽最大的差異,便在於創業競賽的參賽團隊往往是由跨系所、跨學院的學生組成,因此可在跨領域的互動當中,從大量的創意當中選擇出較具可行性的創新構想,並透過競賽中企業業師的參與討論與評析,以更具實戰經驗的觀點,篩選、考驗出真正具市場交易價值的創新機會。

『創業智慧一:創意與創新猶如園藝家進行『抽枝與剪枝』的過程,在一株樹上增加的樹枝(大量的創意)夠多,並且聰明的修剪枯枝(創新機會的嚴格選擇),那麼這株樹極有機會在持續變化的環境中枝榮葉茂。』(詹姆斯・克林斯) 

校園中對產學合作較有興趣的老師,常會引進產學合作的專案計劃,這些計劃會涵蓋技術、市場、財務與人力的目標管理,因此能提供參與學生接觸不同領域實務知識的整合經驗,並建構三項重要的基礎能力,分別是:
1.團隊合作的能力:個人必須建構互動與社交的技巧,以確保團隊的和諧運作與效率。
2.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學生必須處理技術、市場、財務與人力方面各種可能產生的問題,並且學會如何突破困境,找出創新的解答。
3.堅持到底的能力: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學生將面臨多方的壓力干擾,諸如情緒性的衝突、無法克服問題的壓力,加上來自課業的負擔等等…若學生能夠承擔上述的挫折而不放棄,將能培養他的抗壓能力。
在創業競賽的過程中,學生團隊必須自行提出事業計劃書,其內容須為一整合性的規劃,包含產品與市場的機會、財務及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優秀團隊的招募與領導能力以及如何平衡機會、資源與團隊的溝通能力以贏得創業成功的信心。由於團隊中通常包含不同院系背景的學生,學生將有機會體驗近乎企業中不同專業領域人才的溝通與共事過程,且其過程相當接近創業的真實情境,對於學生在問題解決與堅持到底的考驗上,將有更嚴酷的挑戰,也將體驗到更高層次的團隊合作與溝通歷程。

『創業智慧二:創新事業計劃書猶如選舉的政見發表,必須透過不斷地信心喊話(溝通),以吸引輔選的後援會(團隊成員)出錢出力地投入,並吸引社會大眾(投資人)的投票肯定,以爭取未來社會的健全發展(未來成長的機會)。』(蘇治華)

台灣企業主要以製造、代工為主,所培養的主管,多為服從性強的人,只有少數的高階主管甚至是企業家本人,才有決策的權力。大學的授課亦常以聽講為主,校園活動中,學生通常也只是接受指揮的角色,參與決策的機會可說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多數學生皆是由父母供給學雜及生活費用,亦使他們缺乏培養獨立承擔風險的生活歷練。學生因而難以培養出創業領導者因面臨決策與風險而激發出的核心智慧與能力。

2006年4月,我被邀請至阿根廷的MIT100K全球創業論壇發表演說,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且令人驚訝的現象,這個全球論壇的大會主席竟然是一位博士生,而各個主題座談的會議主席則皆由碩士生擔任,其他所有的聯絡、公關、與行政業務則是由大學生來負責執行,我好奇地向MIT史隆商學院的院長請教,才瞭解到包括所有活動的規劃、募款、及邀請皆是由學生創業社團負責執行,學校教授沒有權力介入運作的過程,其目的便是以真實的情境來訓練學生實際決策與風險控管的能力。

我終於瞭解原來世界一流的大學是以此重方式來培養學生具備世界一流的領導智慧與行為,也因此這些學生不僅成為世界級企業所極力爭取的人才、快速地成為組織中的領導者,同時也大量的投入新興產業的創業行列,並建立起令人佩服的事業版圖,甚至成為產業的領導者。但台灣最優秀的學生卻只能擔任世界級企業中的工程師或執行人員的角色。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創業競賽當中,要求參賽學生必須實地拜訪客戶以取得客戶建議報告與合作意向書、並且必須完成產品原型開發及完成使用者測試報告。此一於真實市場中嚴酷的批判與考驗,將使學生必須在挫折與反省中,體驗決策及風險承擔的真實情境,並藉此激發並培養其最核心的創業智慧與能力。

『創業智慧三:創業過程,就像一位馬戲團小丑,站在不可預知進度與方向的彈簧床,不停地把手上分別代表機會、團隊、資源的三個球輪流拋向空中、接住、再丟向空中,一定不能讓球掉在地上。』(傑弗瑞・提摩斯)

根據我們的瞭解,在校園創業的學生團隊,其領導者常有一段類似的經歷,他通常會有一位對產學合作非常投入的指導教授,提供他一個接一個的專案機會。透過此反覆演練的過程,他逐漸能夠掌握各種可能的發展方向,使得他在真正創業的時候,更傾向於透過與各種不同領域消費者的互動,挖掘潛在的各種產品與市場機會。只有透過這種不斷地嘗試、實驗及市場知識的引入,新的產品或服務才能夠源源不絕的產出,創造組織持續成長的機會。

創業競賽當中,不同參賽者商品的展示、各種領域業師參與以及開放式的計劃簡報,均是為了創造一個集體分享與彼此學習的多元機會,使得各種刺激能不斷挹注,訓練參賽學生能夠避單一領域自我限制的思想偏見,以建立其隨環境變化而彈性調整的心智模式。

    『創業智慧四:現在絕大多數的組織模式比較像是交響樂團:領導者是指揮,每位成員就像交響樂團的團員,各自扮演事先就協議好的明確角色。然而,智慧型組織應該更像一支爵士樂隊,它能隨著音符的飛揚而同時自行編曲演奏;它能夠不斷地即興創作、自我更新,並尋求改變;它有一個共同目標,達成目標的方式卻不停在變。』(彼得杜拉克)

為了能夠擴大與深耕青年創業教育,多年來投入TiC100創新事業競賽的上百位業師志工與組織,共同創立了GlobalTiC國際創新創業發展協會,並以培養台灣未來的智慧型創業家為核心任務。我們認為,智慧型的創業行為必須願意不斷地向不同領域的人學習、向不同年齡的人學習、向市場客戶學習、向使用者的應用學習,更重要的是願意向競爭者學習,這即為創業教育中最關鍵的智力經營模式。更期待所有的大專院校能夠一起透過推動校園的創業競賽、課程、社團、育成、專案、實習等創業教育活動,讓台灣的青年學子有機會在多元情境中學習與演練,以培養出下一代具備智慧型創業家的核心智慧、能力與行為,為台灣邁向創業型社會而努力,這是我們長期投入創業教育的期待與願景,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努力,共創志業!

國際創新創業發展協會 副理事長 蘇治華
 
研 華 基 金 會執行長  蘇治華
台灣每一個人都在期待經濟復甦,但是我們憑藉的條件是什麼?

我們的信心指標又在哪裏?

今年有幸再一次為這本書寫序,看過所有書上的企業案例,我開始明白經濟復甦的答案就在這裏;在書中我發現懂得創新轉型的企業已經渡過了困境,更朝知識型企業模式的方向大步邁進,但這些企業必竟仍是少數的典範,台灣其他大部份的企業該如何突破呢?政府的角色定位清楚了嗎?

從這本書中的經驗來思考,我建議政府針對全球佈局,應加速建立創業競爭力平台的運作體系,這個核心小組可從下列四個功能的建構,來引導台灣企業走向良性成長的轉捩點。
1. 市場通路—調查與推薦國際上各項重要的採購、展覽、經銷及服務的廠商與活動。
2. 創新產品—扶植與評鑑願意合作且具有優良科技技術及產業服務的廠商與機會。
3.電子商務—發展與推選已經具備完整及專業電子商務能力的廠商與網站。
4.品牌傳播—提供與安排國內外已有公信力的專利、認証、測試、評獎及公關的廠商與管道。

回顧台灣過去二十年來的發展,在不同產業與企業的奮鬥過程中,其實已能掌握到創業競爭力的關鍵知識及經驗;但如何把台灣經濟茁壯的因素,透過一個核心小組的成立,將這些散佈各處的力量,整合成為一個所有企業都可使用的平台,才是政府目前應積極投入與全力支持的首要任務。

研華基金會在過去三年推動TIC100科技創新競賽,由於各界的協助已逐漸形成大專院校創新教育平台,這些參賽青年學生的後續爆發力,遠超過我們的預期。

透過TIC100競賽,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整合與創新』是學習成長的重要支力,而在這本書中,我們同樣地看到這個關鍵力量,在這些優秀企業案例中一再出現。

為目前經濟的復甦與產業的轉型,我們殷切地期待具有『整合與創新』功能的創業競爭力平台,能夠因為政府的主導,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與行動。

                         研 華 基 金 會
                        執行長  蘇治華
                        200112月22日
 
--參加OCED布達佩斯Workshop的心得與建議--
研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蘇治華
感謝青輔會與經濟部的邀請與安排,讓我有機會代表台灣參與OECD(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2003年九月八~十日在布達佩斯所舉辦的「Entrepreneurship in a Global Economy」 Workshop ;歷經四十一個國家,130位人士代表在相關議題的報告、分享與討論後,我深深地體認到,有三個重要的全球趨勢正在快速形成:

一、大部分的國家都已經明白「創業精神」與「經濟成長」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性。由於OCED對「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已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如下:「Entrepreneurship is the mindset and process to create and develop economic activity by building risk-tak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with sound management, within a new or and existing organization.」及OECD創業精神落實在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要貢獻效果,其研究結論如下:1、創造就業機會;2、刺激經濟成長、改善生產力及形成有價值的創新競爭力;3、改善貧窮狀況及增加社會發展機會。依據OCED的定義及貢獻效果的結論所形成的「創業精神發展指標(Entrepreneurship Indicators)」,已加速各國擬訂及推動有利於落實創業精神的各種政策方案。

二、具有區域性或世界性影響力的國際性組織,如OECD、APEC、DSTI、LEED、ILO、WIPO、ICSB、EC及UN等開始透過會議邀請的方式,來達到經驗分享的目的,並在相同的議題上,快速形成全球性的共識與方向,如這次有關創業精神的討論議題,其所關注的焦點與內容,幾乎有一致性的看法與問題。並在會中認同OECD所提出「創業家典型(Entrepreneur Types)」研究的貢獻,其分類是以創業家對「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傾向及承受度為依據標準,其分類與所佔人口比例如下:1、Non Entrepreneurs 70%;2、Nascent entrepreneur 25%;3、Lifestyle Entrepreneurs 3.75%;4、Growth oriented Entrepreneurs 1.25%;5、Heroic Entrepreneurs < 0.25%。

三、歐盟候選國匈牙利、波蘭、捷克及斯洛維尼亞等中歐國家歐盟化程度已高達80%以上,並確定將於2004年5月同時加入歐盟;而中歐匈牙利、東歐羅馬尼亞與烏克蘭及俄羅斯,不但維持密切的歷史文化關係且均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從產業價值鏈來觀察,西歐、中歐與東歐已確實具備上中下游的產業分工條件,而這種產業發展模式,將促使歐盟的經濟區域整合效益加速擴大,並使歐洲真正進入經濟同盟的時代。

三天的Workshop,大會將其分為為四大主題方向依序進行,而在每一個主題中,再安排相關焦點議題做深入的討論,為了讓大家有更清楚的了解與思考空間,我在下列的報告中,將依照三種順序彙總與分享:1、議題內容的重點陳述 2、台灣現況的比較說明 3、建議構想的可能方向。

主題一:探討「有利於創業的政策環境」應如何架構?
(一)焦點議題:如何建立一個具備創業精神的事業經營環境?

1、議題內容:(1)具備創業精神的政策不但應包含在國家成長政策的規劃中,而且也是促進經濟成長、產業創新與再造的關鍵性工具。(2)具備創業精神的
政策應該配合不同領域的「創業家典型(Entrepreneur Type)」與不同階段的「企業成熟度(Enterprise Process Stage)」,做適當的規劃。企業成熟度可分為六個發展階段,依序為:Ready Stage、Embryo Stage、Nurture Stage、Fledgling Stage、Take-off Stage、Corporate Stage。(3)要讓政策規劃顯示出明確的定位與方向,需要有一套標準化的「創業精神發展指標」,以提供跨國性比較。

2、台灣現況:(1)在各部會皆有推動相關的產業發展政策,約略分為法人技術、學界技術、業界技術、業界產品等獎勵措施與補助方案,但仍缺乏以落實創業精神為共同的核心策略平台,使所投入的資源能因應環境的改變,而達到不斷有效重組的跨部會整合效果。(2)而各自部會雖以其服務的產業領域推動相關的政策,也開始注意且推出符合不同「企業成熟度」的實施方案,但尚未達成上下連貫的效果,使得相關政策方案中的創新想法依然無法完全落實。(3)目前祇是零星地配合不同國際組織的研究調查,尚未明訂統一使用的創業精神發展指標。

3、建議構想:在政府所屬部門中,成立一個以創業精神為核心策略平台的政策整合與推動小組,依據相關國際組織的共同研究結論,明確訂定統一的創業精神發展指標,以做為各部會政策上下連貫及跨部會政策整合的共同標準。

(二)焦點議題:如何使創業精神政策方案在地方上順利地推展與落實?

1、議題內容:若要帶動地方經濟持續的發展,地方政府確實參與推動創業精神政策方案是成敗的重要關鍵,因此首要針對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關係及角色分野作更明確的協商與定義。

2、台灣現況:過去二十年台灣多以外銷及高科技扶植為產業發展的重點政策,地方政府少有參與的機會,所以對創業精神的掌握更形薄弱。最近幾年因配合國人生活品質的提昇而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及針對內需市場的開拓而積極推出的創新服務及文化創意等攸關地方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因此地方政府已有實際接觸創業精神與產業發展的政策機會。

3、建議構想:針對創業精神與內需產業相關的政策推動,中央政府應可邀請地方政府公共參與規劃,並將創業精神發展指標列為各地方政府產業發展方案的績效評鑑標準,如此創業精神方可完全融合與落實在地方經濟發展的層面上。

主題二、建構一個創業型的社會
(一) 焦點議題:教育訓練在創業型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1、議題內容:(1)政府應增加創業教育訓練在品質與數量上的資訊蒐集,以掌握教育訓練推動的實際效果。(2)以下列的方式來促進創業教育的推動:a、透過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及所屬法人的聯合作業,將創業精神的運作內涵與發展指標引入不同教育構面的正式教育系統中。b、透過課程品質標準的設定及正式的表揚,來形成民間團體積極參與的明確方向與高度動機,以有效地普及創業訓練課程。c、由政府提列預算編訂創業教材,以培訓新創事業的創業家,則可加速提昇新創事業的成功機率。

2、台灣現況:目前台灣的企業管理教育訓練課程,多偏重在中大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訓,針對創業教育,尤其是潛在及新創事業的創業家的培訓課程仍十分缺乏。

3、建議構想:這五年來,在政府各部會及民間團體的積極努力下,已在各種領域與層面陸續推展出各類型的創業創新競賽及產品展示活動,包括研華文教基金會的TIC100科技創新事業競賽、台灣工業銀行創業大賽、青輔會的大專青年服務業創業競賽與青年NPO創意競賽、經濟部工業局的城鄉經濟創意及創業競賽與技術交易博覽會、中小企業處的國家新創事業獎與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博覽會、國防部的國防工業儲訓績優單位成果展等。已逐漸引起大專院校及民間企業對創業課程的重視與參與,如何運用這些創業創新活動所累積的經驗、案例與人才,編列出一套標準創業課程及建構完整的創業智庫,並持續培養出有實務經驗的創業顧問師,以協助大專院校及政府與民間相關單位廣設創業課程,透過創業教育訓練的普及,以建立台灣邁向創業型社會所必要的知識基礎。

(二) 焦點議題:如何協助女性創業家創業成功?

1、議題內容:(1)目前女性創業家仍遠低於男性創業家;(2)女性創業家除了需面對男性創業家相同的問題外,更遭遇許多特別的困境,如產業別的選擇限制、家庭的限制、網絡關係缺乏與融資較為困難等。(3)女性創業家似乎傾向於放慢其企業應有的成長速度。

2、台灣現況:台灣是一個開放及平權的社會,所以台灣女性企業家所遭遇的困境已相對減少,但依然存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目前青輔會十分關懷並積極開設女性創業課程及網絡關係的建構。

3、建議構想:青輔會應可將婦女創業與其他部會相關政策相互連結,以提供女性更多貸款、補助與資本形成的管道。

主題三:在快速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下,應如何促進中小企業的成長?
(一) 焦點議題:如何協助中小企業有能力與國際市場接軌?

1、議題內容:「全球化」提供中小企業更多的機會,但也帶來更高的挑戰,政府應扮演降低中小企業面臨全球化所遭遇的障礙,使其有能力與國際市場接軌,其重點方向如下:
(1)   協助提供中小企業有關國際市場的資訊,以彌補其不易取得資訊的弱點。
(2)儘可能讓影響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國家法律及政策能夠更透明易懂。
(3)改進所屬相關機構的組織功能,使其能協助中小企業銜接上國際市場。
(4)由於智慧財產權是屬地主義,所以是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最大障礙,故應加強中小企業運用國內外智慧財產權系統的專業能力。
(5)開發中國家應加速技術的移轉與訓練,以建構中小企業的技術競爭力。
(6)積極透過研究調查,以瞭解在全球化的經濟發展中,應如何強化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互動關係,以增強整體競爭力。

2、台灣現況:台灣中小企業在全球化的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十分嚴峻,除了WTO外,更遭遇大陸及東歐製品成本低廉的強大威脅;目前政府雖已逐步推出相關政策因應,但產業結構轉型的問題,依然相當困難。

3、建議構想:經濟部雖有中小企業處長期協助中小企業發展,由於該處缺乏國際市場的組織任務,應考慮是否增加國際市場運作的組織功能,或在經濟部下增設國際市場處,以協助中小企業快速適應這一波擋不住的全球化腳步。

(二) 焦點議題:如何協助中小企業營運績效的改善與營運規模的成長?

1、議題內容:(1)根據創業精神的定義,有效的創業政策不僅僅祇是創造許多新創事業而已,更需要考慮如何使這些新創事業能夠生存、成長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2)一個發展良好的事業經營環境應包括:a,需要許多有效的創業政策推動組織;b,應培養出地方經濟發展所需具備的基礎建設;c,產業發展政策應保持一致性與客觀評鑑的機能。

2、台灣現況:台灣中小企業在技術商品化的競爭能力一直都是其他國家學習仿效的對象,其生存力強而具有彈性。但若要進一步成長為跨國性的企業規模,台灣中小企業仍需加速學習如何做好全球運籌中心、如何推展自有品牌及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經營管理能力的高階人才。

3、建議構想:國內所屬的研究機構中,針對「企業成熟度」缺乏一個長期而持續的研究計劃,所以尚未規劃與整理出台灣企業由新創到全球化每一個轉化階段過程可遵循的績效與成長指標。但由於台灣有相當多的企業成功經驗,若政府能夠支持成立一個企業成熟度研究小組,相信透過跨會的協助,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出可供中小企業遵循的績效與成長指標。

主題四:改善及建立企業募資與融資的政策及管道
(一) 焦點議題:找出現有政策的問題與提議

1、議題內容:(1)政府政策應根據不同領域的創業家典型與不同階段的企業成熟度,做適當的規劃與調整。(2)政府應率先與民間合作以促成天使基金網絡等專業團體的成立,以催化募資與融資的有效管道形成。(3)政府應主動培育能協助資金供需雙方順利交易的專業人才。(4)政府應主動協助企業培育營運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透過人才來降低營運成本與增強競爭力的效果,使企業具備吸引市場資金的條件。

2、台灣現況:目前台灣創投偏好成長階段的企業投資,而金融機構則偏向抵押擔保的融資模式,因此新創事業募資與融資的管道,仍然十分缺乏,政府已設立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發展基金及新設種子基金,希望能達成率先支持的示範效果。

3、建議構想:政府應加速建立技術與企業評鑑的公正單位及鑑價標準,並積極培訓創業與鑑價等專業顧問人才,才能有效建立資金市場與新創事業及中小企業募資與融資的正常管道。

總括上述議題的討論與建議,政府在創業相關的政策上應可扮演更積極、活躍的角色,以因應全球化經濟體系的來臨,綜合的策略建議如下:

一、成立一個以創業精神為核心策略平台的專責小組。
二、建構台灣競爭力創新事業策略發展架構,如附圖。
三、促成產、官、學、研資源有效的重組與整合。
四、規劃台灣創業創新能力國際形象提昇方案。
五、培育創業顧問師,以普及創業課程。
六、培育企業鑑價師,以通暢企業資金管道。

再次感謝青輔會與經濟部提供參與OECD在希達佩斯Workshop的機會,透過這次與各國代表的緊密接觸與經驗交流,讓我能夠針對「如何落實創業精神的政策方向」重整出一個新的策略架構,希望透過這份心得的分享與初步的個人建議,能夠提供諸位一個重新思考與規劃的角度,希望透過大家共同的努力,一起建構出提昇台灣整體競爭力的希望藍圖。

如有任何思考不夠周全或文字不夠順暢之處,煩請諸位先進,不吝指教!

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蘇治華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資料來源:(Career雜誌332期– Dec, 2003 撰文:鄭百評)
「以前下決策是痛苦的,現在卻是快樂的,我更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也更有把握。」研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治華擺脫一般高階主管依循經驗法則做決策的習慣,現在他決策的速度愈來愈快、風險比以前少,決策品質卻比過去好,他歸功於政大科管所給予他宏觀的思考,其中商學院院長吳思華的「高科技事業經營策略」這門課尤其讓他受益良多。當初蘇治華報考政大科管所,也是因為吳思華提醒他「該是用理論架構整理知識的時候了。」身為研華的董事,蘇治華每天都要下很多決定,面對許多不確定因素及隱藏的風險,但很多領域都不是他以前學過的,所以他在決策時只能從經驗思考。「每次簽名時都很害怕,不知道結果會怎樣?」

上過吳思華的課,蘇治華才發現原來他過去屬於「限制性的選擇」,才會每次簽名都很痛苦。在這門課裡,他雖然沒辦法直接從教授那裡得到直接的建議,但卻可以從許多策略模式中去找尋合適的範例。因此上課前,蘇治華一定先把當天的進度讀完,上完課回去還要把基金會的規劃藍圖翻出來重寫過,包括簡報、經營方式等一修再修。

讀過吳思華的「策略九說」,他更清楚知道在經營基金會各階段該如何運用策略。蘇治華最喜歡用的策略是「生態說」,例如「TIC100科技創新事業競賽」如何從一個單純的競賽,發展成「創業的生態鏈」,並與產業形成共生關係,蘇治華深信,未來台灣的創業家將有許多會出身自TIC100這個競賽的參賽者。

對他來說,修吳思華的「高科技事業經營策略」另一個收獲則是思考的模式從「有邊界(boundary)」進步到「沒有邊界」,蘇治華觀察很多企業家就是因為思考有其限制,只能藉著痛苦的經驗成長,但現在他結合過去的經驗及課本上的模式,更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及為什麼要這樣做,也更瞭解如何降低決策的風險、減少盲點,提升品質。「現在我更清楚自己的定位及角色,也更享受決策的過程。」
 
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   蘇治華 執行長
每個人心房中都有一道隱形的牆
遮風避雨,卻看不見世界的寬廣
不妨用手指輕輕劃一個想像的心窗
溫馨喜悅,原來已打開生命的陽光


1994年,一份「能為我們的孩子做點什麼?」的熱情與公益理念,讓我有機會創造,並和一群老師與父母開始投入「多元活潑教學ACT」的教學實驗計畫。這一波實驗計畫也是一個反省浪潮,重新思考過去靜態的教法與固定的教材,可以如何改變,以賦予兒童真正面對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發現,在新的學習方式與角度中,因為學生能打開心胸,勇敢面對改變的契機,他們因而得以繼續成長與蛻變。能把心中的那道牆打破,就能邁向下一個階段的美好願景。

八年前我帶著這份內心價值,與研華公司期盼回饋社會而創立的研華文教基金會。我們堅信無私、奉獻及與
社會共同成長的核心價值;我們知道,只要願意打開心胸交流,沒有不可能的事,everything could happen。
  
TIC100青年創新創業比賽就是在這樣的精神推動下產生。在學生十個月的比賽過程中,處處都可見無私分享、打破藩籬的合作:首先,參賽隊伍由各領域的學生組成,理工科的學生與商業企管的學生要學會放棄他們的專業術語,以開放的心胸接收不一樣的知識與建議;他們會發現,唯有如此,才能達成有效的溝通,真正邁向成功。

而每一位參與指導的業師,也都是因為感受與認同TIC 100的核心價值,而願意不求回報的奉獻與分享。三百多位來自各領域的專家,願意在忙碌的行程表中,挪出時間,投入心思,只因為他們相信「分享」,而非「獨占」及「自我設限」,是個人和社會成長的動力。
七年來我們努力耕耘的價值,在今年被提升到國際的層次與規模。中華台北身為APEC的成員,我們希望這種「無疆界」的分享模式,能為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人分享,藉由「協同並進」,創造下一個世代的世界變革。

不管是企業或個人,在這個世代中,都面對著世界的巨大斷層,其變動之快與變動之大,已經不容許我們慢慢的往前「走」,或是往前「跨」,我們需要大步的向前「跳」,這種「跳躍的勇氣」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我們期待能從像研華這樣的非營利組織開始,創造新的創新模式,領導前衛思考,引領變革。

這種「跳躍勇氣」的核心能量,就是「無疆界」的分享與胸襟,也正是研華向來秉持的核心價值。從TIC 100競賽中的任何一個小細節,都可以感受到我們推廣這個價值的用心:包括公開的商品展示以及公開的決賽呈現,以及每一個人都能上網看學生做的線上廣告與商展等等。

其中「線上活動」是我們努力推動的一個區塊。因為我們相信,「網路」是一個載具,必須以思考或觀念駕馭:它可以因為人為的設定與阻擋而變成溝通的高牆;也可以成為暢通無阻,快速傳播的利器。

事實上,APEC TIC 100 Conference中討論的四大區塊:「網路」、「教育」、「產品」及「競賽」,也都要以這樣的精神貫穿;我們希望發現這四大領域中整合的可能,在對話、分享與學習中,培養出擁有「無疆界胸襟」的下一代,能夠認知別人對自己的貢獻,並相信協同成長的「共生」能量。

舉例來說,在APEC中,如何讓網路平台可以標準化,讓資訊傳遞更流通;如何透過共同認證、共同行銷,整合全球市場,讓創意更容易成為商品;或是如何連結與整合APEC各地的設計與競賽,讓創意作品的能見度及應用性更高;或者是否可能共同成立研究中心,聚集教育資源,讓電子世代的新觀念更有效的傳播與被認可等等,都是這次會議期待達成的目標。

這對企業同樣重要。在全球化的競技場上,所有的企業都要重新思考提升自己的策略。他們將會發現,企業經營不再能只專注於自我成長,營利組織同樣需要貢獻、回饋,與上下游產業及跨區域經濟體連結,協同並進。

我們期待TIC100「無疆界分享」的價值以及過往的經驗能為社會共同接納與推廣,同時與各位分享連結與協同成長。讓我們深度反省與檢驗,一同跳躍突破,一同邁向下一個世代。
 
文/蘇治華 研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一九九七年在一個聚會中偶然的靈感,「我們還能為青年學子做些什麼?」激發了我在一九九八年創辦了TIC100創新事業競賽,在過去六年中,有機會陪同數百個學生及青年團隊,學習創業並撰寫事業營運計畫書,並傾聽許多專家學者的創業講座,及參與不同政府機構的創業政策擬定與國際會議,總覺得內心有一個莫名的期待,期盼一本描述事業計畫書及創業體驗過程的好書出現。

二00四年十月四日,McCraw-Hill int’l Enterprises. Inc. 來函邀請我為傑弗瑞‧A‧帝門斯博士所寫的《Business plans that work》 中文本寫序,當我拿到譯本草稿,一個迷人的創業故事的情節,讓我不自覺地在一週內完完整整的看完兩次,也真心願意為這本好書,推薦給我身邊的每一個人。

首先,這本書的故事主角的背景經歷,在早期為兒童心理輔導的貢獻,觸動了我深刻的感動。事實上,從一九九三年起,在一個因緣際會中,我跟許多的志工開始投入兒童戲劇教育,十年來,歷經了故事、戲偶及心靈劇場,我非常清楚從事公益奉獻者內心的堅持與募款的無奈。第二個理由,我發現這本書的作者,把一本純商業的書籍,用編寫故事的手法,來串連整個事業規劃書編寫與體驗的過程,禁不住勾勒出我無限的想像空間,其中在情節的鋪陳、角色的詮釋與事件的高潮上,能夠展現出故事主角內心的細膩與感受,充分地展現出TIC100競賽精神指標與內涵,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ng life(創業學習展現生命價值)。

在整本書的結構中,作者把創新創業環境做了清楚的場景描述,讓讀者能激發出一個創業的渴望,對新創事業可能遭遇的每一個階段過程,創業理念、組織團隊、檢驗構想、市場測試、提出事業計畫書與商品化原型機等,除了有非常明確且真實的呈現外,最難能可貴的是,她點出在創業過程中,創業家經常犯錯的盲點,與成功真正的關鍵,讓過去所有創業人的經驗與智慧得以充分展現。

在中國人的商場中,有一句讓我終身信守的名言「因勢利導」,「因勢」指的是瞭解情勢的發展,掌握剎那的機會,「利導」指的是三個層面,利基導向、利潤導向與利益導向,而這本書能夠在這麼短的情節鋪陳中,不但表達出人文思想的尊重,更深刻地詮釋出「因勢利導」的神髓。這本書不單單值得想學習與從事創業的人仔細閱讀與反覆咀嚼,對所有企業主及其高階主管,如何在未來事業的發展中導入創業家精神,應有值得再三玩味、發人深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