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Career雜誌332期– Dec, 2003 撰文:鄭百評)
「以前下決策是痛苦的,現在卻是快樂的,我更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也更有把握。」研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治華擺脫一般高階主管依循經驗法則做決策的習慣,現在他決策的速度愈來愈快、風險比以前少,決策品質卻比過去好,他歸功於政大科管所給予他宏觀的思考,其中商學院院長吳思華的「高科技事業經營策略」這門課尤其讓他受益良多。當初蘇治華報考政大科管所,也是因為吳思華提醒他「該是用理論架構整理知識的時候了。」身為研華的董事,蘇治華每天都要下很多決定,面對許多不確定因素及隱藏的風險,但很多領域都不是他以前學過的,所以他在決策時只能從經驗思考。「每次簽名時都很害怕,不知道結果會怎樣?」

上過吳思華的課,蘇治華才發現原來他過去屬於「限制性的選擇」,才會每次簽名都很痛苦。在這門課裡,他雖然沒辦法直接從教授那裡得到直接的建議,但卻可以從許多策略模式中去找尋合適的範例。因此上課前,蘇治華一定先把當天的進度讀完,上完課回去還要把基金會的規劃藍圖翻出來重寫過,包括簡報、經營方式等一修再修。

讀過吳思華的「策略九說」,他更清楚知道在經營基金會各階段該如何運用策略。蘇治華最喜歡用的策略是「生態說」,例如「TIC100科技創新事業競賽」如何從一個單純的競賽,發展成「創業的生態鏈」,並與產業形成共生關係,蘇治華深信,未來台灣的創業家將有許多會出身自TIC100這個競賽的參賽者。

對他來說,修吳思華的「高科技事業經營策略」另一個收獲則是思考的模式從「有邊界(boundary)」進步到「沒有邊界」,蘇治華觀察很多企業家就是因為思考有其限制,只能藉著痛苦的經驗成長,但現在他結合過去的經驗及課本上的模式,更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及為什麼要這樣做,也更瞭解如何降低決策的風險、減少盲點,提升品質。「現在我更清楚自己的定位及角色,也更享受決策的過程。」

Comments are closed.